Thursday, March 9, 2017

對照‧張愛玲 2017-3-9 小團圓


對照‧張愛玲 2017-3-9 小團圓

 

愛玲先生所發表的文章要配對她真實生活時的環境和年紀,寫的角度和包含意都有些差别,後期作品都是自己中心的,如同環迴避世的生活是沒有其他人近距接觸,看到的只有鏡中的自己。

張先生一向喜歡自己作品自己譯,惜在八十年代後,她連要譯自已的英文小說The Fall of the Pagoda(《雷峯塔》)及《The Book of Change(《易經》)都不想耕動成中文;張先生當然知道他譯比自譯更難,這兩本無人問津的作品,她多次有説要自己翻譯,但是最後是半譯半作的轉換成自傳小說小團圓,原二本的英文小說翻譯和另一部The Young Marshal(《少師》)至最後並沒有完成。

 

致宋淇和鄺文美信中:

1963623
《易經》決定譯,至少譯上半部《雷峯塔倒了》,已夠長,或有十萬字。看過我的散文〈私語〉的人,情節一望而知,沒看過的人是否有耐性天天看這些童年瑣事,實在是個疑問。下半部叫《易經》,港戰部份也在另一篇散文裏寫過,也同樣沒有羅曼斯。我用英文改寫不嫌膩煩,因為並不比他們的那些幼年心理小說更「長氣」,變成中文卻從心底裏代讀者感到厭倦,你們可以想像這心理。
 
1964125
 
(Dick麥卡錫)去年十月裏說,一得到關於賣《易經》的消息不論好壞就告訴我,這些時也沒信,我也沒問。...譯《雷峯塔》也預備用來填空,今年一定譯出來。
 
1975718
「我在小說 (《小團圓》)裡講到自己也很不客氣,這種地方總是自己來揭發的好。當然也並不是否定自己。」
 

 

19763月完成第二稿小團圓,沒有發表。它前後重寫了二十年,結果沒有真正的寫完,1992312日立遺囑時,致宋淇信中,還舉棋不定是否要「銷毀」小團圓:「還有錢剩下的話,一、用在我的作品上,例如請高手譯。沒出版的出版……;二、給你們倆買點東西留念。即使有較多的錢剩下,也不想立基金會紀念。」

最後如九莉所說:「唯一的感覺是一條路走到了盡頭,一件事情結束了。」她有感在世不會發表它,待遺囑執行人代完成她的「最後的盡頭。」

《小團圓》張先生寫自己也很坦白,穿插一段在紐約的打胎事實,汝秋 (賴雅)的對待177邵之雍(胡蘭成)的性事240 257,想來是女性主義抬頭之故。

 
詳細內容 - 私人網頁連結
對照‧張愛玲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